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家庭安防已不再是簡單的監控與警報,而是邁向了“認識你”的智能時代。從人臉識別的門鈴到情感感知的攝像頭,從智能門鎖到主動預警的系統,這些新寵設備正悄然改變我們對家庭安全的認知。它們不僅能精準識別家庭成員,還能學習我們的生活習慣,甚至提前預判風險。換言之,你家門口新裝的攝像頭,可能比你更懂你幾點回家、愛點哪家外賣等等。 然而,在這場科技與生活的深度融合中,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這些“智能伙伴”?目前它們如何?由于家庭安防設備品類眾多,這里簡要介紹幾款家庭安防設備現狀,方便大家了解背后的邏輯與溫度。 監控攝像頭:無形”的家庭衛士 監控攝像頭作為家庭安防常用的安防設備,這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與家庭結構的演變,市場需求正朝著“精細化、智能化、全方位”方向升級,用戶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畫面記錄,更期待設備能主動識別異常、精準捕捉細節、適配多樣場景。 其中,在技術方面,家用監控攝像頭正經歷幾大變革。首先在感知高清化方面,目前多數設備已從單目向多目進階,像素也提升至800萬,黑光全彩技術的加持能實現全時段高清畫質;分析智能化方面,伴隨著AI技術深度融合,安防已進入“主動管家”時代,通過人形偵測、行為分析、情感識別等功能大幅提升監控精準度,有效減少誤報;最后是連接無線化方面,WiFi、5G等技術的成熟應用降低了設備部署成本,提高了設備穩定性。 市場規模方面,據洛圖科技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消費級監控攝像頭作為家庭安防的主力產品,2025年全年,中國消費級監控攝像頭市場的全渠道銷量有望達到5457萬臺,同比增長2%。2025年上半年,中國消費級監控攝像頭全渠道市場的銷量為2796萬臺,同比增長0.2%。 另外,目前國內市場已形成多維度競爭格局,傳統安防企業、互聯網科技公司及新興品牌同臺競技。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提升品牌影響力,國內眾多知名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洞察與前沿技術的整合能力,推出各種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品。比如小米正式推出全新雙500萬像素室內攝像機--小米智能攝像機 4 雙攝版;螢石網絡則有一款攝像頭在京東上熱銷,是螢石C8C系列智能家居攝像機等等。 總的來說,當前家庭安防攝像頭正向技術融合深化、業務無形化和全球化本土化并重三大方向發展,通過多傳感器融合和生成式AI應用,實現從“看得見”到“看得懂”的智能化躍遷,成為深度融入智能家居生態的“無形衛士”。 智能門鎖:重估家庭“智慧入口” 眾所周知,傳統門鎖通常是通過金屬鎖舌與門框的剛性咬合,構建起家庭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而智能門鎖的出現,不僅將“鎖”從單一的機械裝置升級為融合電子、通信與AI的綜合終端,更使其成為連接家庭智能生態的關鍵入口,完成了從“被動防御”到“主動服務”的角色躍遷。 截至目前,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市場對智能門鎖的需求正慢慢走向大眾剛需。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智能門鎖滲透率已突破22%,較2018年翻兩番,一線城市家庭保有量超35%。 2025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門鎖全渠道銷量達897萬套,同比增長6.8%,其中C端占比提升至57.6%,顯示出消費者對智能安防的主動選擇已成為主流。 而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包含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臨時密碼分享等功能的智能門鎖很好的滿足了終端用戶對“便捷性”的極致追求,徹底告別鑰匙丟失、忘帶的尷尬。二是家庭內部設施智能化的趨勢倒逼門鎖需迎合生態的構建,否則門鎖不智能反而成了智能生態的“斷點”。 技術層面,相比于早期的智能門鎖,如今的智能門鎖,在生物識別、人臉識別、指靜脈識別等技術的加持下,早已將身份驗證精度推向“金融級”。同時,隨著物聯網通信協議的統一,讓門鎖可實時聯動攝像頭、空調、語音助手等設備,真正成為家庭智能中樞的“感知觸角”。比如王力安防近期上市王力遙感智能鎖S80就搭載全新升級的第四代遙感識別技術。 總的來說,智能門鎖這個曾經被質疑"是否真比傳統鎖更安全"的品類,如今憑借生物識別、AI預判和生態聯動等創新,它不再是孤立的“安全工具”,而是能感知、會思考、可交互的智慧入口,家庭智能時代的真正落地,或許才剛剛開始。 門禁系統:進入高速成長期 門禁系統作為智能家居安防的第一道防線,這幾年在市場需求持續擴大與技術迭代的雙重驅動下,這一傳統安防細分領域已逐步轉型為智能化、集成化的關鍵基礎設施,廣泛應用于商業樓宇、智慧社區、工業場景及公共領域。 當然,門禁系統能有如今的市場地位,它的成長大概有這幾方面的驅動。一是當下全球公共安全事件頻發,政府與企業對高效門禁管理的需求顯著增長。二是隨著數字城市與智能建筑建設持續推進,門禁作為物聯網節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最后是新興應用場景的持續擴展,進一步拓寬了市場邊界,如無人便利店、智能辦公園區等等。有研究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國內門禁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保持在8%以上。 而能保持這樣的增長速率,技術持續迭代功不可沒。目前隨著人工智能、5G、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不斷與門禁系統融合,使得門禁系統不僅限于“開門”,更承擔起行為分析、異常預警、權限自適應管理等高級功能,傳統刷卡、密碼門禁正迅速退出市場。 另外,新興技術與門禁系統的不斷融合也催生了門禁與視頻監控、消防報警、樓宇自控等系統的協同整合,形成“一平臺多應用”的集成安防生態。這種一體化能力不僅增強了系統的響應靈活性,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全面的數字化管理體驗。 所以,市場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門禁系統或將朝著更智能、更無縫、更安全的方向演進,逐漸成長為構建智慧空間的核心組件之一。 報警設備:主動預警 如今的家庭安防系統,除傳統配置外,在還會加裝各種報警設備。特別是獨棟別墅、大平層等場景,基本會考慮到安裝報警設備。 然而,查看各知名企業推出的報警設備產品可發現,相較于傳統的報警設備依賴閾值觸發機制,新一代智能報警設備正通過多模態感知、AI算法與物聯網協同,實現從“單一觸發”到“全景感知-智能預判-分級處置”的全鏈路升級。 比如,專業報警解決方案提供商艾禮安就憑借深厚的技術積淀推出了一系列基于4G通信技術的智能報警主機。該系列產品,具備4G網絡通信、一鍵緊急報警、雙向語音對講、多防區接入及遠程智能管理等功能。 市場層面,家用報警設備市場正伴隨整體家庭安防需求的升級而穩步增長。其市場規模與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鎖等核心產品聯動擴張,已形成涵蓋門窗磁、煙霧傳感器、燃氣報警器、人體傳感器等在內的產品矩陣。驅動增長的核心動力在于,單一產品正通過技術融合與系統集成,深度融合至全屋智能生態,實現從孤立預警到聯動響應的升級。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報警設備作為家庭安防的重要組件之一,結合當下的發展態勢,未來感知精準化、聯動無縫化及安裝無源化的設備將如春筍般涌出。那時的報警設備或將深度融入城市安全大腦,實現“感知-推演-干預”全自動化,重塑公共安全防護體系。 結語: 整體來看,當下的家庭安防設備產品,相比于傳統的設備都進行了升級,如AI功能增強、像素提升、多傳感器融合以及更注重隱私保護等。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下家庭安防的智能化設備正在重新定義“安全”的含義——它不再是冰冷的設備,而是懂你、護你的“家庭成員”。通過人臉識別、行為分析與智能預警,不僅提升了防護效率,更讓安全感變得觸手可及
|